作者: xiaoyi

张旭

OFFICE软件                              高级应用实战派讲师

国际职业训练协会IPTA                     认证职业培训师

宁波市企业家协会                       特聘高级培训师

中国商业联合会                          认证CCPA薪税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一级职业资格

企业综合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        15年以上经验

 

张旭老师对OFFICE软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有着较深的研究,曾供职于全球产能最大的EPS产业集团从事管理工作,负责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综合管理,拥有15年以上从业经验。

结合多年的企业实战及培训经验,研发OFFICE高效办公系列课程,致力于帮助客户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改进办公工作的标准化和自动化,已为超百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进行培训,获得客户的一致好评。

原本枯燥的OFFICE应用知识,经过张旭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解,配合职场情境案例演示,变得生动又清晰易懂,轻松化解复杂的办公问题。课堂气氛活跃,配合实操训练,让学员易学、易记、易用,课程深受广大学员喜爱。

 

授课风格:

张旭老师授课风格幽默风趣,运用混合式教学,善于归纳引导。课程内容结构清晰、干货满满,课堂氛围热烈活跃,学员知识吸收高效、落地。

 

主讲课程:

《高效从这里开始——实用EXCEL能力进阶》

《高效从这里开始——实用PPT能力进阶》

《高效从这里开始——实用WORD能力进阶》

《数据管理突破——EXCEL高阶应用》

《微咨询——从企业流程解决数据分析问题》

 

 

部分服务客户:

国企/事业单位:

中国银行、中国联通、中国太平人寿、交投集团、建工集团、华云电力集团、轨道交通集团、能源集团梅苑、烟草专卖局、烟草公司、股权交易中心、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宁波企业家协会、宁夏企业培训中心等

企业:

维科集团、喜临门、新湖中宝、舜宇光学科技、埃美柯、大丰实业、东方日升新能源、东方电缆、美康生物科技、荣安地产、宁兴控股、利时集团、吉利集团、东力集团、音王集团等

台晶电子、凯启精密制造、技嘉科技、继峰股份、博格华纳、富诚汽车零部件、卡达克检验、维科电池、维科新能源、英凯博新能源、德朗能、伟立机器人科技、中策动力机电、恒厚实业等

东亚银行、甬润科技、牛信网络科技、凯越国贸、新华联商厦、富邦世纪广场、富邦荪湖山庄、阳光豪生酒店、大丰舞台设计院、申永达设备安装、诺安实力可检验、新美心等

 

设计师李嫱

— DBC设计师专访 —

 

有人说珠宝的美就在于它是无用的。而在当代首饰蓬勃发展的浪潮中,珠宝的“无用之用”引发人们的思考。

李嫱是一位新锐首饰设计师和艺术家,现驻于英国伦敦,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珠宝与金属专业,工业设计的背景使她对于珠宝中形式与功能、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有浓厚的兴趣。

 

— 代表作品与设计理念 —

 

01

“解压盒子”系列

 

李嫱的作品常以一种灵动幽默的方式呈现,在她的“解压盒子”系列首饰中,她创造了一系列可以“玩”的功能性首饰,在这个盒子里每一件首饰都可以互动,比如用手指转动、在皮肤上摩擦按摩、捏泡泡纸、玩俄罗斯方块和迷宫游戏等等。首饰同样可以具有功能性,给人以疗愈。

 

“Wobble”

 

“Silky Smoothy”

“Squashy”

 

“Shuffle”

 

02

“瑜伽”系列

 

李嫱认为互动性和功能性是可以与美学结合的,可“佩戴”使得珠宝与身体的关系比其它产品更加亲密。她的“瑜伽”系列作品将“首饰”与“手势”相结合,来表达瑜伽的习练中的身心合一,比如Namaste合十礼以及拜日式。在她的首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静与动的表达方式,恰到好处地将物体的状态体现出来。

“Namaste”   

 

         “Sun salutation”

 

03

“巧克力盒子”系列

 

她的设计同样热衷于探索材料的多样性和情感的表达,“巧克力盒子”系列最具有代表性。她的巧克力盒子人们第一眼看上去是一盒奢华的巧克力,当近距离观察却发现每一块“巧克力”都是一件精致的首饰,并且每一件都“暗藏玄机”。

“The Chocolate Box”

 

这个系列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一句经典台词“人生就像盒子里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滋味。”

 

比如这个心形的珐琅“酒心巧克力”——“Heart in heart”,打开之后发现还有一颗小的心形盒子,再打开居然里面还镶嵌着一颗心形的宝石。

“Liqueur – Heart in heart”

 

“24 Karat Gold”胸针同样给人以惊喜的感觉,并且用非常诙谐的手法将“Kitkat”的经典logo与珠宝的语言融汇在一起,打开之后里面藏着一根巧克力棒。

 

24 Karat Gold

 

“Bite Chocolate”是一款非常聪明的设计,表面上一块小巧精致的巧克力,打开之后发现链子藏在里面,两个部分通过隐藏的磁铁反方向相吸,变成了一款项链。

 

                               

“Bite Chocolate”

 

04

“Soul Topia” 系列

 

“Soul Topia” 系列是另一个对首饰中材料可能性的研究,她尝试了将传统的手鞠球工艺与羊毛毡、金属、宝石结合,打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这个项目配色大胆亮丽,充满张力和生机,做工精细,将纺织物等材料与金属完美的结合,形成了鲜明的材质对比。同样,每一款都有非常有趣的互动性,比如可以转动的星球,打开就有惊喜的”Boom bloom”,还有可以自由变换形态的手鞠项链“Soul Topia”

 

“Secret Planet”

“Boom Bloom”

 

“Dream Balloon”

“Soul Topia”

 

 

05

“Inner Voice”系列

 

“Inner Voice”系列是最能展示出她的“工业设计”背景的项目,这个系列的创作来源于听诊器,听诊器作为耳朵与心脏之间的纽带,随着岁月的变迁仍然保持着原有的使用方式,而这种人机的交互方式使她产生很大的兴趣。通过聆听人体器官发出的声音而对其作出判断是一件神奇的事情,这个系列的创作更为大胆和当代。

Inner Voice I

 

Inner Voice II

 

Inner Voice III

 

— 推荐寄语 —

 

李嫱的作品曾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并获得多个国内外的设计奖项。“她是一位很有潜力的青年首饰艺术家,她的作品非常多样化,但都有她独特的语言和风格,会让人觉得有趣并引发思考。”DBC国际设计师空间国际项目总策划孙浩洋这样评价道。她很好的诠释了首饰带给人们的情感和互联,并在功能、美学、材料、颜色、质感等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和“碰撞”,寻找更多的可能性,她的作品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珠宝新星设计师更多的可能性,我们期待她更多优秀的新作。

 

 

 

D B C,新设计,新生代,新理念

 

国际化的当代珠宝

设计资讯和活动平台

长按扫码关注

 

 

ABOUT DBC ——

 

DBC国际设计师空间已入驻超过百位国际珠宝设计师和首饰艺术家,资历与创意纵贯大半个世纪,横跨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了打破传统展览的空间限制,DBC与艺象万千国际网络展览馆全面合作,在全球超过50个合作网点和超过20家网络新闻媒体同步宣传,为会员设计师提供线上线下全面的展销服务。

 “新设计、新生代、新理念”DBC国际珠宝设计师作品展由红桥市场、长流当代美术馆、纽约牧风国际珠宝股份有限公司[NOOMAD INC]联合主办,长美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爱微藏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十余家海内外艺术组织协办,联动北京国际设计周、中国国际珠宝展和艺象万千国际网络展览馆。作品设计风格具有当代性、国际性和多元化的特点,促成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对话,无疑是一场珠宝设计盛宴。

DBC官方邮箱 dbc_info@yeah.net 

 

 

DBC国际设计师专访

Everything has changed in 2020. The world has turned upside-down by a globe pandemic. What do we do? As a jeweller, what can we do in this ‘magic’ 2020?

 

2020年,一场全球性的流行病打乱了平静的生活。当一切开始回归正轨,一些国际首饰艺术家们用创作展现了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对未来的期望。

 

As curator and art director Herman Sun said ‘We are living in different areas around the world, but we do believe jewellery. I believe contemporary art jewellery sometimes was more than jewellery itself, it is a powerful spirit more than the objects.’ 

 

策展人兼艺术总监Herman Sun孙浩洋说:“我们生活在世界各地,但我们相信首饰艺术。我相信,当代艺术首饰有时不仅仅是首饰本身,它更多在于被寄托其中的精神力量。

 

 

Under this concept, we start this project. We invite contemporary jewellers around the world film their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edit into a documentary. The video will be showen during the Beijing Design Week 2020, which is also the 600 years’ birthday of Temple of Heaven (Est.1420) and the final stop of the Growth & Evolution International Jewellery Exhibition. (It also available on: www.dbc.red/)

 

在这个概念下,我们开始了这个项目。我们邀请世界各地的当代首饰艺术家拍摄他们的作品及其创作过程,并剪辑成纪录片。该视频将在2020年北京设计周期间的DBC国际设计师空间的媒体展厅播放展示。

 

Participating artists are the following:

参展艺术家:

Mabel Pena

Maja Houtman

Agnès WO

Into Niilo

Nadejda Policarpova

Supavee Sirinkraporn

Khajornsak Nakpan

Daniel Von Weinberger

Tamara Zecevic

Agostina Laurenzano

Lodie Kardouss

Mette Olsen & Tinne Delfs

Mohsen Amini

Wiebke Pandikow

Qianwen Lu

Fabiana Gadano

Isabelle Carpentier

Juanjo García Martín

 

“My Way” — Daniel Von Wein berger

 

Mabel Pena rowing along the Tigre River Delta

 

“Jewelry art from recycled plastic bags” — Wiebke Pandikow

 

A documentary about contemporary jewellery broadcasts to the public is unprecedented in China. And yet every video we receive is a unique and complete project from all talents. It puts a lot of pressure on me as the producer to bring all them together in a single film. 

向公众放映一部关于当代艺术首饰的纪录片,这在中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收到的每一个视频都是来自国际当代艺术首饰界出色人才的独一无二的高完成度的作品。作为制片人,要把所有这些元素都集中在一部影片里,这给了我很大的压力。

 

Instead of just showcasing the work itself I concentrate on revealing the practicing process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I hope it can mak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what is contemporary art jewellery for our audiences. I also invite a young music talent(Chuan Luo) create this water like music for this project.

我着力于从作品最初的形态揭示它的创作过程,而不仅仅是展示作品本身。我希望这部纪录片能让我们的观众更好地了解什么是当代艺术首饰。为此,我还邀请了一位年轻的音乐天才(Chuan Luo)为这个项目创作了这首行云流水般的配乐。

 

Every project starts from somewhere. It may be meandering in an anonymous alley or a rowing experience along the river delta. From tides to trees, from rock to metal, artists extract fragments of memory and cutting into the new jewels to be seen.

每一件作品都来自一个灵感的火花。它可能迸发于在一条无名小巷中漫步时,或者是在三角洲划船时。从潮汐到树木,从岩石到金属,艺术家们提取记忆的碎片,切割成富有新意的首饰供人欣赏。

 

There are pearls made from books, rocks created by chemistry formula, necklaces comprehend with the human body, they are voices from every artist. Their voices for the hope and future.

有由书本制成的珍珠,由化学公式合成的石头,由模拟的人体部件组成的项链,这些都是来自艺术家们的声音,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的期待。

 

—— Producer 解隽

 

biodegradable brooch by Agostina Laurenzano

 

book make pearl necklaces by Mette Olsen & Tinne Delfs

 

performing arts and jewelry by Lodie Kardouss

 

“The theme ‘Hope & Future’ is as old as humanity. It immediately reminded me of Pandora’s box, her curiosity let disasters escape and spread over the earth, but hope remains in the box. My brooch grew in my hands, branching gently outward and billowing back in, curious about the future of the world.”

“ ‘希望与未来’的主题和人类历史一样古老。这让我立刻想到了潘多拉的盒子,她的好奇心使灾难在地球上肆虐,但盒子里还藏着希望。我的胸针在我的手中长大,轻轻地向外分支,然后又向内翻腾,对世界的未来充满好奇。”

 

——Maja Houtman

 

“Hope” — Maja Houtman

 

“ ‘Anattata’ means everything is non-existent, like the two sides of the Möbius strip, but there actually is no separation; ‘hope’ and ‘future’ are not distinct and together form our beings.”

“ ‘Anattata’是‘不存在’的意思,就像莫比乌斯环的两边一样,但实际上并没有分离;‘希望’和‘未来’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的存在。”

 

——Supavee Sirinkraporn

 

drawing by Supavee Sirinkraporn

 

“ The reason I’m in love with contemporary art jewellery is that it’s jewellery but also more than just jewellery. A small decoration on the body but contain strong power, special meaning and unique story. ”

“ 我喜欢当代艺术首饰的原因在于,作为首饰,它不仅仅是装饰品。一件佩戴在身上的当代艺术首饰蕴含着强大的力量、特殊的意义和独特的故事。”

 

“The use of transformed PE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into jewelry pieces is an attempt to reflect on current values concerning environmental care and the consequent quality of life.”

“ 我使用回收再造的PET制作首饰,是出于‘对当前的环境保护就是在提升未来的生活质量’的观点的反思与尝试。

 

—— Fabiana Gadano 

 

Fabiana Gadano  in her studio

 

“For me, making contemporary jewelry is like a small liberation, it is taking out all those demons that one carries inside, because throughout our experiences, because life is not wonderful, life really is a feeling, a walk, you can feel life , feel death, feel joy, sadness, generate inner peace, for me it is a way to get those emotions or energy and transform it into forms of contemporary jewelry pieces.”

“ 对我来说,制作当代首饰的过程就像一次自我释放,放出人类本性中隐藏的小恶魔。因为我们经历的日常生活并不完美,人生就是一场体验,一趟旅程,我们在这之中感悟生命,感悟死亡,感受喜怒哀乐,最后获得内心的平静。对我来说,制作当代首饰就是一个将这些情感与能量物化的过程。”

 

—— Juanjo Garcia Martin

“Invented place” — Juanjo García Martín

 

“I try to manage the language of emptiness and fullness to put my pieces in tension and pois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ject and scale. Working with scale, I adapt tectonic to human anatomy.”

“ 我试图驾驭虚与实的语言,让我的作品保持紧张与平衡,探索物体与比例之间的关系。我专注于研究作品的尺度,使其构造适应人体结构。”

 

—— AgnèsWO

work by AgnèsWO

 

“I use Soil as an Innovative Biomaterial to Create Neckpiece Inspiration from Thai Headdress.”

“我将土壤作为一种创新的生物材料,从泰式头饰中获得灵感,创作项链。”

 

——Khajornsak Nakpan

“Chada Din” — Khajornsak Nakpan

 

“I design my jewelry as sculptures without ever losing sight of the fact that they must have a connection with the body and that the person must move and live with them.”

“我以雕塑的形式设计我的首饰,我自始至终坚持首饰必须与身体具有密切的联系,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可佩戴。”

——Isabelle Carpentier

Isabelle Carpentier a summer day at work

 

“This work is about self-love and self-acceptance. It’s a small research about being a human, an effort to accept and embrace it with all the vulnerability, fragility and imperfection.”

“这个作品是关于自爱和自我接受的。这是一个关于人性的小研究,努力去接受和拥抱人性的脆弱、脆弱和不完美。”

——Into Niilo

“Currents, featuring kinetic ring” — Into Niilo

 

 

Growth & Evolution exhibition and the Hope & Future project both been upgrade to DBC international designer space, a permanent showroom which will become a long-term venue for the Beijing design week. 

“Growth & Evolution(生长与进化)”展览和“Hope & Future(希望与未来)”项目都被DBC国际设计师空间收录,在2020北京设计周期间展示。

 

Every piece is an encounter, every story is waited to be found. We welcome all international artists become our member and to join our future activities. We are open for group exhibition, solo show and workshop etc.

每件作品都是一次相遇,每一个故事都等待着被发现。欢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加入DBC国际设计师空间,参与我们未来的活动,包括开放团体展览、个展及工作坊等。

(LOGO动图)

all host, organizer and co-organizer

所有主办、承办与协办单位

 

 

 

D B C,新设计,新生代,新理念

国际化的当代珠宝

设计资讯和活动平台

长按扫码关注

 

艺术家张义明

个人简介

1967年出身于台湾台北市、造型陶芸家。目前旅居日本京都。曾任日本的国中、高中美术教师。荣获京展市长赏等国内外工芸美术、陶芸大赏多数得奨。同时也是艺象万千日本京都文化教育交流服务処明心陶房的窑主。
宇宙万物的泉源来大地、所有的生命都要相互共鸣才能更为精彩。従土块而诞生的生命・「陶」也不例外。一块土能従作者的手中、従无形変有形、経过日晒、火炼而开始放光、其生命之旅。
在我创作里常以大自然为主题。
最近発表的一系列作品「天空」。我试着表现没有国境的天空之自由造型、并融合我独创之彩虹釉薬。展现其朝夕変化无穷之美丽天空。
我想透过陶土来表达真・善・美。愿我的作品能帯给大家一点感动、元気与希望。祈愿疫情能早日平息。譲全世界和平、安康与幸福。
在静寂的陶的世界里、请您用五感去亲近、用眼観看、用耳聆听、
用心対谈。

陶历

1967年 台湾台北出身
1997年 京都教育大学教育学部美术科卒业
2000年 陶芸JAPAN2000陶芸大赏受赏(大坂)
2001年 和歌山大学大学院美术教育陶芸専攻修了
长三赏常滑陶芸展BIENNALE展入选
2003年  个展GALLERY MARONIE(京都)
2005年  金沢碗・ONE大赏2005入选(金沢)
个展 游工房ART SPACE(东京)
2006年  大坂工芸展CRAFT部门受赏(大坂)
个展 新北市莺歌陶瓷博物馆(台湾)
2007年  个展 国立台北芸术大学关渡美术馆(台湾)
2008年  个展海岸通りGALLERYCASO(大坂)
2009年 日本陶芸展入选(东京)
神戸BIENNALE现代陶芸展奨励赏受赏(神戸)
2010年 蝴蝶笑映 台北当代艺术馆(台湾)
2011年 京展入选(複数回)(京都)
2012年 京展 市长赏受赏(京都)
2013年 中华民国陶艺协会会员(台湾)
2014年 现在形の陶芸萩大赏入选(複数回)(山口)
2015年 个展 石川国际交流SALAN(金沢)
2016年 京都工芸美术作家协会展出品(京都)
台日艺术交流展 长流美术馆(台湾・台北)
第30回记念京都芸术祭 国际交流総合展(京都)
都美SELECTION展东京都美术馆(东京)
2017年 京都工芸美术作家协会展 协会奨励赏受赏(京都)
个展 京都陶磁器会馆(京都)
京都工芸美术展 器道(中国・上海・刘海粟美术馆)
日本陶磁协会奨励赏関西展入选(京都)
个展 京都陶磁器会馆(京都)
野外陶芸作家展 府立堂本印象美术馆(京都)
京都芸术祭国际交流総合展平安神宫额殿(京都)
2019年 工芸美术创工会展 京都文化博物馆
2020年      个展 PORTA GALLERY华(京都)
収蔵 新北市立莺歌陶瓷博物馆(台湾)
现在 京都工芸美术作家协会会员 中华民国陶艺协会会员 创工会会员

代表作品

采海

天空 售价:新台币50,000

天空 售价:新台币45,000

艺术家温锦铃

温锦玲,1962年生于高雄县、成长于台北市、祖籍广东省五华县。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研所水墨创作组毕,国立台湾艺术大学视觉传达系毕。
自幼从父习书法,国画师承岭南派大师欧豪年教授,具西画设计背景再转化水墨创作。
近年多次举办个人水墨创作作品展览,及参与国内外各项书画作品联展,创作风格已多见设计元素,是具设计背景之女性书画家。
2019年4月中正纪念堂二展厅「花颜‧言花」展 – 温锦玲水墨创作之作品,是延续2017年中正纪念堂四展厅「艺嚮天开」- 温锦玲个展作品之水墨设计风格,在众多观赏者的迴响中,水墨设计风格更臻至成熟与肯定。

「花」系列创作作品,分为「心灵系列」、「梦想成真系列」、「爱的系列」三大系列,由花语的含意中撷取爱与智慧及正向思惟人生观创作发展。
因花思索与探求人生,并持续运用设计概念与新视觉色彩组合,感受花的心灵成长讯息及疗癒人心的力量,以缤纷、活力、乐观积极或反思及充满人生幸福感方向为诉求,使作品与观者产生共呜,藉以激励人心。
一花一世界,以花体会人生的真理,用充满活力的画风、书写形式、丰富色彩、装饰性效果及泼墨(彩)、水拓技法、辅以压克力等複合媒材组合应用,并结合传统笔墨「没骨」、「写意」、「双钩填彩」、「白描」等技法,完成现代视觉水墨设计风格之创作。

温锦玲历年来代表性作品,游走传统与半抽象现代设计风之间,形成中西融合设计风格之水墨及书法创新作品,除能感受笔墨间无穷韵味,并将传统水墨注入新的活力生命,祈盼引领观者进入新的不同水墨视野。

个展
2019 / 9/25-10/16 土地银行馆前艺文展览厅 一花一世界 – 温锦玲水墨创作邀请展
2017 / 4/7-4/19 中正纪念堂四展厅 艺嚮天开 – 温锦玲水墨创作展
2016 / 5/6-5/12 蕙风堂宣图部展览厅 墨成摄真 – 温锦玲书画摄影展

联展
2019 / 4/20-5/5 中正纪念堂二展厅 花颜‧言花 – 温锦玲水墨创作展(四人联展)
2016 / 6/11-6/19 广东中山美术馆北京、台湾、香港、澳门、珠海、中山 艺海同舟邀请展

其他画会年度多次联展

代表作品

末利 售价:新台币180,000

 无尽的爱 售价:新台币180,000

梦幻黄金雨 售价:新台币180,000

艺术家钱瑞英

钱瑞英简介
(B.1962),花莲师范专科学校美劳组毕业,台湾师大美术研究所水墨创作组毕业。从事美术教育工作28年,现退休专职艺术创作。绘画40年,擅长水墨、胶彩画,喜爱花鸟及山水创作,曾获金鹅奖书法比赛大专组第一名、全国公教美展书法类第三名及国画类优选、南投玉山美展水墨优选、基隆美展水墨第三名、桃城美展书画组第二名、新庄美展水墨组第一名、台北县美展台北县组水墨第二名、桃源美展水墨组第三名、新北市美展新北市组水墨第二名、鸡笼美展水墨组优选、台中大墩美展第三名、新北市美展全国组水墨第一名等。个展于屏东、高雄文化中心、孟焦画坊及新北市艺文中心、国父纪念馆、轻鬆艺术博览会,台北新艺术博览会,联展于国内、中国大陆、日本。
对于水墨画的热爱,启蒙于求学时期纯朴的花莲师专。老师启发将内心对周遭生活的感动,用美的形式表现出来,也从中领会出水墨独特的笔墨趣味与其内在的深层底蕴。体会无论是小笔的细腻技巧,抑或大笔的粗犷挥洒,都需要精准的笔墨工夫方能有好的展现。于是不少岁月裡埋首书法碑帖练习,期许让笔墨线条更加成熟自信。毕业后进入台湾师大研究所进修,受到指导教授罗芳、袁金塔等教授给于许多创作观念指导,同时也向黄财松教授请教获益匪浅。从传统的临摹写生到后来较主观美感的表现,媒材由水墨至水干矿物颜料金属箔运用,逐渐朝向自我的呈现。艺术对她而言是种修行,静静享受创作,同时也是ㄧ种自我挑战,有了思维酝酿成形就多方尝试,期待作品面貌多元。
为追寻自己创作风格,从临摹古画与写生观察中,扩展自己的绘画语言,充实个人的创造能力。无论山水、花鸟、人物都同样需要创造力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其中又以人物更难处理与掌握,但却也最有趣。于是数年间,以人物为主题做各种尝试与展现。从最初用笔墨画出夸张、变形的容貌,或带点病态的女人趣味造型,到以较工笔的手法,在麻纸及宣纸上用乾湿浓淡笔法描绘细腻的五官与髮丝,完成一系列现代女性小品。衣索匹亚之行,以自然写意的手法刻画当地皮肤黝黑的女人,呈现原始美的质朴感。芝加哥漫游,灿烂的让人张不开眼的阳光启发以剪影逆光的造型勾勒人物的动态,在现代化的建筑衬托下,展现大都市的摩登趣味。山水画,似传统似现代,重笔墨也重色彩呈现构图趣味表现。胶彩画运用媒材的特性与变化,尝试各种可能性,找寻艺术的千变万化。
从爱好旅行,游走世界各地收集资料及关心周边小盆花关注身边事,把感动的喜爱的,运用适合的材料与求新求变的心,转化为纸上作品与大众分享。

代表作品

喜乐  售价:新台币120,000

憩 售价:新台币120,000

灿烂 售价:新台币180,000

艺术家彭玉琴

个人简介

彭玉琴别名彭磬、号冷韵楼主,出生于1949年台湾省新竹市人。

学历: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系学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硕士。

经历:曾任:

桃园武陵十友书画社、八德艺文协会会长

法鼓山社会大学金山、北投、新庄、大溪各分校讲师

现任:桃园市八德长青学苑水墨画讲师

台北市幼华高中成人教育班水墨画讲师

国际彩墨画家联盟会员、桃园美术学会会员、立案晨风当代画会会员

画历:

1993-1995个展-台北孟焦画廊水墨个展

1996个展-桃园县立文化中心水墨创作展

1999个展-加拿大多伦多市立文化中心彩墨创作展

2000个展-台北孟焦画廊水墨个展

2001个展-桃园文化中心中坜艺术馆彩墨创作展

1995-2003 国际中、日、含艺术家书画联展于日本大坂、韩国汉城、中坜艺术馆展出

2002-2020历届国际彩墨画家联盟在西班牙欧美各国、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展出

2001-2020 历届桃园文化局桃园美术家邀请展-水墨类

2002-2020设立「琴韵雅集」画会,历年来受邀在桃园文化中心、桃园市政府等地展出彭玉琴彩墨师生展

2004 展出于台北莺歌「台华窑艺术中心」彩墨陶瓷三人展

2005 个展-桃园万能科技大学创意艺术中心现代水墨创作展

2007 桃园文化中心中坜艺术馆与吕欣瑜母女双人展2010 个展-莺歌「城市小筑西餐厅-美学空间」彩墨创作展

2013 个展-国立中坜高商艺文中心彩墨创作展

2015-2017 参加桃园「迟日八朋」在桃园文化局、宜兰文化中心、竹北文化中心展出

2020 个展-桃园文化局77艺文盯六艺展览坊彩墨创作展(5月)

2020 个展-台北台湾土地银行「山林.魂」彩墨创作展(6月)

2020 举行「琴韵雅集」师生联展于桃园国军804医院九龙艺廊(7-9月)

典藏单位:

桃园市政府文化局、桃园市复兴山庄活动中心、加拿大多伦多文化中心、加拿大多伦多白鸽文化交流协会、桃园县八德市公所

代表作:

野性的呼喚.2020.96X59cm.彩墨.水干矿物顏料

大自然的乐章.2019.174 x 94cm.彩墨.粉彩

雪山盟.2019.174 X94X2.彩墨.矿物颜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