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评介–庄连东-台湾水墨勇者袁金塔

无惧
台湾水墨勇者袁金塔
撰文/庄连东

前言
文化混杂的背景是台湾社会特殊的现象,长期的冲撞与融合不断交杂循环,形塑了一个多元并置、未曾稳定且不断向前转动的有机结构。而处在此多样交织的中原文化,始终立於核心位置,因為先后两次大规模的移民状况,带来厚实的底蕴。当然迁徙之后的流失或传承过程的变质,造成文化发展中的转向,加上被殖民的经验中,外来民族强迫式的文化注入与蛮横的消种灭本行动,以及国际化潮流影响下各种文化的相融,更让纯种的文化在台湾是永远不存在的想像。
而水墨画做為中国典型化的文化标誌,除了本身在面对时代变迁与西潮挑战必要适当的因应,断裂式的冲击、内化性的置入,都昭示中原正统文人水墨画移居台湾之后的延续,必要大幅度的调整才足以适应台湾杂化的生存环境。当然,也同时昭告台湾水墨画的生成与形貌,都将有别於在原生稳定滋长与发展的中国水墨风格,台湾水墨画必然也必要在混沌模糊的时代氛围中,摸索与建构自我的主体面貌。
基於对台湾歷史环境清楚的认识,也源於认同主体意识的形构是台湾水墨画的价值,袁金塔的水墨创作始终坚持开拓台湾主体的理念,而其做法是用思想的釐清,将台湾水墨的发展可能性从中国水墨的框架释放,一方面联结东方精神的核心,并与时代意识平行接轨,再进行直向多元文化影响的体现,勇敢而坚定地进行台湾水墨画新建的工程,而这个工程的建立,必须运用各种策略的因应,才能逐渐呈现成果。

 
扩大界域范畴,挑战所有可能
处在当下属於「液态性」世界,所有生活内涵不断变动。水墨画在面对动态的社会潮流,其界域的认定亦必然随之调整取捨标準。早期学西画后转向水墨创作的袁金塔,先备经验就是立於水墨框架之外往内观看的视角。所以,对他来说,跨越水墨边界本身便是两条平行思维的判断。何者是水墨必要坚持的底线,何者是可容许割捨的变数,他总是同时进行裡外理性的权衡,也因此,他比别人更具弹性的觉察视野,於是,扩大水墨界域的范畴、提供水墨表现空间的尝试以符应当代精神的实现,成為他观念得以出入自在的优势。
他从传统定义重新审视,跳脱文人绘画专断的定位论述,结合「求新求变」与「超越突破」的观念,将水墨创作从已知的领域逐步探向未知的空间,在求得各种可能的前提下,他以观念转换旧有思维、议题结合时代需求、形式博採古今中西优点,材料不断开发试验,技法则始终推陈出新,从全面性的视野擘画出当代水墨的梗概。袁金塔意图用自己的力量,透过强调扩延界域的理念与不畏艰难挑战的信心,勾画出当代台湾水墨画的轮廓。  一、边缘发声,共谱容顏
从中原正统文人思考,水墨主体意识所架构的内
涵,是标示著从创作方法到美学思想完整的绘画体系,环绕在框架外围的所有艺术内容,都属边缘位阶。而活化正统水墨的声音在20世纪成為必要的潮流,文化之间融合成就新意是可行的管道。对於水墨创作者来说,「异文化的理解」与「跨文化的整合」成為高难度的挑战,而理解必须达到足够的深度,整合更必须具备超越双方的高度。理解是对异文化之间差异性的发觉,袁金塔对於异质性多元的理解来自受培育的过程,除教育诱发他喜好探索新奇的潜质外,学习歷程中广博吸纳各领域的养分, 及游歷与客居世界各地的生命体验,都让他攀越足够的高度观看不同文化的样态。因此,当他转换立场,远离中心价值观点,意图从边缘发声时,所有对应核心的异质文化典型,聚足强大的力量成為他运用的资產。
当进行跨文化整合时,袁金塔深知轻重之间的巧妙调配,尤其身為水墨创作者所肩负的传承使命。融合不是一种消灭他方的行径,而是彼此映衬与相互彰显的双赢效益。所以,袁金塔善於灵活地将不同艺术类型进行融合混搭的操作,以抽离其接近元素,创造相互帮衬的契机,然后激起化学变化,发酵成新的艺术美感情调。当环绕在外围的异质艺术风采得以与传统中国文化搭配转化,就必然能形塑相关性紧密连结的多元样貌,共谱当代台湾水墨面貌的多彩容顏。而他以东方思维為核心的创作,从中国民间艺术取材,以区域民族文化做為养分,游走於精緻与流行文化之间,横跨东方与西方艺术形式,将每个属於边缘性质的文化元素转化為丰富水墨绘画的营养,形塑袁金塔丰富多彩的个人风格。二、逆反思维,开创新意
界域的扩张,可以运用向外推衍的方式,也可以透过外来力量的介入,不断进行相关元素之间的鬆动工程,一旦打开整体结构中的空隙,就取得他者介入的空间,也就製造彼此相融的机会。传统水墨绘画的架构严谨,体系完备,但在面对20世纪社会变迁的冲击,有了不得不然的调整需求,於是,从笔墨的解放、材料的鬆绑、形式的变革到美学的转向,都成為活化传统水墨的可能渠道。这些变革都实质扩充水墨表达的范畴,而其所採取的正是从逆反角度进行改变现状的策略。
        所谓逆向思维的意义是指,出奇不意地进行创思的联结,因為从反面观看,而有了新的视角,获得了全面性体察的宏观视野。袁金塔的创作思维,经常从逆反的观点进行创意的发想,无论是立意的观点、破题的方法、创作材料的选择、图象的联结或是美感趣味的颠覆,总是以非常态性思考的觉察製造独特的视觉感受。同时在技术的操作层面也别於传统惯用的技巧,所以连带地造成材料与技法的改变,自然形塑新的美感风貌。问题在於水墨画的歷程演化,传统精神的继承与创新同具意义,袁金塔在寻求逆向突围,找到符应现代社会发展潮流的新水墨风格,同样不断进行反思的检视,将原属传统的精华,巧妙融进新的创思中,这是袁金塔逆向思维、开创新意运作过程独特的方法。
三、製造差异,扩延极致
差异是一种同质辨识的积极手段,因為差异的扩大显示个别独特性的增强,事实上,差异本身的作用即在於对自身主体的发现,透过差异的突显,才得以辨识整体的边界与面貌。所以,拉大差异的距离,扩大了观看的范围,也就加大了创造的想像可能。因此,立於「混沌边缘」的意义就是扩大差异的特质,延展界域的空间,取得创造的契机。
对於学习歷程博杂的袁金塔,接触各类型艺术表现技法的条件,正好提供他可以灵活转换各种异质艺术观点,进行对传统水墨画改造的优势。在他的作品中,带点素描式概念的水墨画自成一番厚实的台湾乡土氛围,而透过製作版画的能力,让他在作品中充分运用普普艺术复製的观念,自由地拓印各种图象,再以笔墨转成新的画面形象,捏陶、刻陶的经验则是他「陶书」系列水墨作品的创作源泉。铸造纸浆的手工操作,从平面转為立体装置,应该也是他在学习立体造形塑造时所累积的能量所致。差异的擷取,异质的并置,最终共谱的是富含东方精神的台湾当代水墨意识,所以必要歷经从差异中发现共同特质而相互融解的媒合状态,让差异有了自身的存有,并共构出化学发酵后的展新整体。袁金塔的作品充满相异特质的混融,并自成一种特
观点」相互结合。而他就在极大化的艺术表现空间中,不断检视传统与体察现代,观照自身与想像未来的脉动,透过类似实验的精神进行试验,建构了属於他独特的创作方法。
一、援用古蕴,表述时状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蕴藏在精粹的古籍典章与日常物件之中,热中於书海遨游,也乐於生活踏查的袁金塔,除了从古书的典范与实际经验中汲取学
反省。而中国传统性格带有含蓄包容的特质,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往往运用间接隐喻的曖昧语言,模糊含混的传递讯息, 尤其是属於出世思想的传统文人水墨绘画,精神性的内在表意总是强过对社会现象的具体观照。
 
特殊的情调,彰显他独特的艺术创作观。
 
形塑自我面貌,建构创作方法
扩大界域以取得创作自由是袁金塔坚定的艺术创发理念,而不断自我超越则是顺性而為的操作模态,他认為以逆向思考的观点,从边缘出发向中心匯聚,增生传统水墨体系的动能,便能形成活化与转换的新水墨语言。边缘与中心的距离越远, 即显示差异性愈强,突显创作的可能性愈大,当边缘往中心聚合,当逆向与正向取得动态平衡,也当差异必要共构在谐和的整体之中,也就标示当代水墨发展中对断裂性创作模式的排除,它必然要承载传统神圣道统发展的重任,也必须面对开擘台湾水墨画鲜明语汇的普世认同标準。同时,面对个体意识凌驾集体共感的时代潮流,更是个人创作思维实践的必要投射。所以,他意图打开台湾水墨画的表现尺度,相对地也為自己的水墨创作定调在「从传统出新」与「立当代精神」的主轴上,传统出新必要从「回视过往」与「前瞻未来」的歷程中取得交集,当代精神的确立则需要「体察时代」与提出思想的涵养,同时也经常能从文外之意和象外之情,领会诸多智慧的啟示,并且将领略的心得转化為创作的泉源。即透析古籍古物的精神,点化时事问题的癥结,拟仿古典的美感,运用新形式的呈现,结合传统笔墨韵味,创构现代时尚风格,形塑了一种袁式独特的绘画语言性,在浪漫唯美的画面氛围,蕴藏强烈而理性的批判力度,令观赏者在会心一笑之际,驀然流窜著深沉的内心激情与思古鑑今的共鸣。
这是对传统意涵体现深刻的袁金塔经常採用的创作模式之一,对传统的定义,自由浪漫的他则始终保持开阔认定的弹性。虽然他从事的创作类型是封闭的文人绘画,但他对传统中华文化的界定却涵盖各种领域,在他进行创作时擷取的传统元素,无论是陶瓷、版画、茶道、神话,都成為他「援古」做為导入画面的资源。而他的创作模式是将传统语言,以现代的眼光重新詮释,赋予它们新的言说力量。
於是,当传统语汇转化為创作媒介时,必然成為被创作者重新界定的意涵,这些符号牵涉传统原初定义的限制,不全然是创作者新构的意义。袁金塔的创作援引中国古籍的外在意象,或古籍的内在内容所作的「本草纲目」系列、「茶经」系列、「山海经」系列,巧妙的古意新解、美感的抽离转化或形式的因借,都让观者内心深有感触。
二、现实讽諭,幽默詮释
袁金塔的「援用古蕴,表述时状」,一方面显示他对传统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则传递他对时代现况的用心倾听,并且勇於提出看法,敢於强烈批判。从艺术做為参与社会现象的理解与评断的角度来讨论,「反应理论」与「批判理论」各以不同的强度,透过艺术语言的传达,分别对社会问题提出
袁金塔的创作模态,无论取自古语,或是运用当下图象,总是围绕在对现实生活的体察,并透过暗喻嘲讽的形态针贬时弊。他意图掌握传统语言表述的特质,以关怀社会的情怀直接把握真正的入世精神。他的批判内容是针对社会问题明确的揭露,而其绘画语言的运用则是保持传统含蓄蕴藉的隐性风格,或是透过图象隐含的内在寓意,再指涉问题的核心;或是直接诉诸图象外在形貌的铺排,却是透过多层转译才显现於外。个性灵活的袁金塔,还善於将内心的想法透过幽默的手法表达出来,在他的作品中,詼谐戏謔之餘并且蕴含深意。
三、多元试验,广拓面貌
在艺术创作的领域,袁金塔深具冒险性格,於是,不光是材料开拓多样尝试,在技巧试验上更是不断寻求不同表现效果,在一路行来的创作路程,他累积了丰富的材料与技法经验,也呈现丰富多样的崭新面貌,同时让他的作品显得变化无穷。所以,举凡可应用於他创作主题计画的材料,无论是建构在平面、半立体或立体图象的适切媒材,都成為他尝试採用的对象;只要是符应画面效果的需求,任何可资试验的技法,不管是书写或製作,包含自动性或非自动性技法,都毫无顾忌地纳入运用范围,并且所有材料或技巧的落实画面,总能贴切地展现属於袁式的水墨品味。
就以传统水墨媒材的纸类為例,结合各式各样纸材的开发方式和技法对应,他努力实践的成果就令人叹為观止,从观念上,对於纸材的概念,已然跳脱载体的物质考量,而是将纸材做為有机主体看待。他认同纸的真正意义,所以,他打纸浆造纸, 增厚、磨薄、铸模、刻鏤、塑形,将纸所能运用的样态尽量施展;彩绘、拓印、立体造形装置,让纸所能表现的形式无限扩延。
结语
袁金塔的无惧,来自他强大的自信与勇气。自信於对个人艺术敏锐的清楚觉察,自信於他对古今中外艺术的广博涉猎;勇气於对个人绘画能力的掌握了解,也勇气於他具备為人不敢為的特质。於是生活情状、万物万象,俯拾之间,都是他转化艺术语言的素材,也建构了他多元丰厚的艺术面貌。因為扩大了艺术表现的界域,从传统到现代、从精緻到通俗、从出世到入世、从平面到立体,他建构了一方全面性讨论的艺术国度。於是,传统遗留的经典,在特定标示的意义之外,他视為现代创作的重要资產。传统再释,赋予新意,创造多元风采,既是似曾相似的熟悉,也是全新感知的情境。
这涵融传统意象的新境,放诸当下时空,结合时事,运用现况语汇,於是成為雅俗共构的时尚美学。时尚之境,是保有对社会的关怀之心,也存在自身脱离现实的超然,入世与出世之间的美丽迴旋,让传统水墨绘画的美学观优雅转身,成就一派自在与自由言说的美感讨论空间,包含道家的虚静与儒家的务实。同时因為落实生活体察与生命感悟,在地性的台湾主体意识自然成為袁金塔水墨创作的核心,这块岛屿的养分孕育了袁金塔的艺术内涵,并且体现歷史风土的意义,对於人类存在方式,正是这样的理解,袁金塔的水墨绘画标示著
「台湾」的风貌,背靠中华文化丰厚的底蕴為根, 面向国际的平台高亢发声。
台湾水墨画的勇者袁金塔,他让自己将近一甲子岁月的艺术追求生涯不断探询未知,并且开创出丰富绚烂的美丽花朵。他让传统水墨在当下台湾的社会环境著床生根,并且逐渐茁壮而迎向值得期待的光明未来。(本文作者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学系教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自媒体

微博:

 

网友留言

  • 睡骨 2018年9月19日
    袁老师好

日历

2018 年 9 月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