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5年,我在「為现代水墨展探路 — 我的第一个十年」文内,写道我的创作理念:「1、别人做过,我不做。2、别人不敢、我敢。3、别人不能、我能。」
如今又过了18年头,我发现一路走来,始终如一,唯一的改变,只是时序的推移,加强了广度和深度。简言之,我要的是:「我就是我」。就内在而言,探求原汁原味的「我」,与「潜能的激发」。就外在而言,思索我与「土地、社会、时代」之间的「关係」。换言之,就是我的「臺湾经验」。在思索「土地、社会、时代与我」时,我是以「人」的基本欲求:性、金钱、生死之间的「关係」為核心。
反观,传统中国水墨画,大多倾向于外在的自然,描写山林、花鸟、隐居高士……,甚少涉及内在人性的「情爱」、「物欲」与「死亡」。偏於消极的「遁世调适」,而少积极的「入世批判」,关怀人文社会。
创造,是独创或新意的表现,是出於己意,不是模仿者;是生生不息,含有创新蜕变之无限生机。创造有时是「发明」,犹如科学家依自然界之原理原则,再以丰富的想像力构成新假说或新事物;文史哲学家开啟未经人道之义理。有时是「发现」,本有之事物,经探索研究而知之,如化学家发现原质,航海家发现大陆。有时是「即兴」,随性所至,率性而為,潜意识的宣洩,它与「成竹在胸」、「胸有丘壑」反其道而行,但往往有「预外」的发现,这些「新发现」才是你个人独有,当累积到相当厚度时,风格自然而然成形。有时是「新组合」,将物件重新詮释、解构、再组合,產生新生命。
我的创作内容根源於「关怀生命」与「体验生活」。但由於自我个体和外在环境不断随时空转变而转变。当然,我的作品在不同时期,也就有不同面貌的呈现。从早期(1971年)乡土写实,到后来生态图像,以及社会关怀,都是紧紧地扣著臺湾社会脉搏。近年来,我常将通俗文化中,特别是影像文化,大眾所熟悉的图像、符号,加以复製,经过幻化、或隐喻、或比拟、或类推,将其部分抽离、替换、移位、重新塑形、组合,使其形成新的意义与生命,呈现出诡譎、反讽、詼谐、幽默的趣味,突显谎言、虚妄的臺湾。
在创作谋材上,我喜用「多元媒材」,我选择较具东方特色的水墨、陶瓷、书法、篆刻,再配以西方媒材综合使用,而且是「内容」与「媒材」相互為用。换言之,当内容改变时,媒材也就不同以往;反之,发现新媒材时,当思要有新的内容与之搭配。
直言之,我的创作是自由而随性的。有点像小孩一样,处处好奇,一切都是那麼鲜活有趣,等待我们去挖掘、开拓、探险,我们的心,永远像新的海绵体,生气蓬勃,充满无限可塑性。以轻鬆、愉快、平静的心情,观照我们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创作的灵性就在我们的身边,俯拾即是。
袁金搭 写于 师大美术系2003.11.25